更新时间:2024-02-18
从开办夜大学(195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办研修班,到获批全国首批成人教育学院(1986年)、获批首批远程教育试点院校(2000年),再到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04年)、高端教育培训办公室成立(2014年),时至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以下简称“远教学院”)成立至今,天津大学继续教育事业已走过64个年头,无不跟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不断前进。
新技术革命、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终身学习思想的广泛传播,凸显出继续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发展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围绕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等要求,继续教育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2017年9月,在网络教育学院、原继续教育学院、原研究生院高端教育培训办公室基础上,天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重新组建成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远教学院不忘继续教育“续”的初衷,践行新时代“新”的使命,构筑一流继续教育的四大体系,凝心聚力、矢志创新,开启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奋力办好新时代的高校继续教育。
多年来,天大远教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实践,以提升科学素养和职业能力为重点,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利用新理念、新技术,解决工学矛盾,培养理论基础够用、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全面提升在职人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院依据在职学生无法集中时间接受系统化思政教育、生活压力较大、“三观”引导难度大等特点,创立了“价值引领、榜样激励、情怀教育”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方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价值引领,系统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理论和先进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开展榜样教育,选树优秀典型,以先进事迹感染人,以榜样力量鼓舞人,强化人才培养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开展情怀教育,凝塑天大品格,以特色活动凝聚人,以优秀文化浸润人,使学习者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创新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构建,天大远教学院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终身学习典范。如81岁薛敏修同学坚持终身学习的事迹,仅《人民日报》官方微博2018年1月31日的报道阅读量就突破10万+,转发5478条,评论5337条,点赞77192条,经“新华网”、《光明日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官方媒体报道,激发了全社会终身学习热潮。
学院尽量满足在职人员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充分考虑在职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和学习特点,把对学习者持续关注和全面服务作为第一要义,将分散单一的服务相融合,构建出涵盖助学、资源、管理、技术、情感“五位一体”的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学院的《基于终身学习的远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与实践》成果获天津市第八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天津大学远程教育“五位一体”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荣获“2018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奖”。
学院为学生提供持续性的系统化学习支持服务,涵盖学前导学、学中辅学、学后考核3个阶段;以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形成“导学-自学-助学”三阶递进的学习模式;通过智能学习云平台掌握学生学习进度,监控学习过程;在线考试过程中,加强人脸识别,确保考试真实性和严肃性;利用在线考核、综合论文、命题试卷等不同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与形成性考核有机结合,构建全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不同的向度和多元化的视角对学生学习进行全过程评价,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
学院对教学管理、学习支持服务、课程资源、学习平台等9项综合指标的线上问卷调查表明: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很高,该服务体系也得到了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的普遍认可,充分保障了学历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起“按需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根据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网络教育设立相应专业,开云官方网站非学历培训定制个性化课程体系,培养相关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建立“共建共培”机制,和多个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邀请行业企业相关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建立“成果共享”机制,搭建学习者不同学习成果之间的衔接与转换立交桥,促进学习者学习成果共享和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紧密围绕地方、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优化教育结构及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入推动校政企合作办学模式,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全面提升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院兼有高端培训的管理职能,管办合一,校院协同发力,以教学名师、行业专家为基础,打造了一支“四有四专”的一流师资队伍;以优势学科、资源整合为方向,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一流培训品牌;以真诚沟通、互惠共赢为宗旨,构筑一个系统高效的一流服务平台。
高端培训坚持走“品牌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加强品牌建设,依托学校学科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党政培训、商务培训、行业培训、国际教育、师资进修、在职研修、公益项目、资格证书8个品牌方向群,涵盖干部素能提升、干部进修、企业经营管理、国际工程、安全生产、健康管理、建筑工程、保密管理、“智能+”、生态环境、灾难救援、职教师资、应急管理、城乡规划等热点领域。
近年来,学校层面涌现出“军民融合”“应急管理”“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党性修养与党的理论”“政法干部素养提升”“向海经济专题发展”“新媒体融合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等特色项目;学院层面聚焦时政热点、时代发展诉求,对于“四中全会精神”“区块链”“依法行政”“乡村振兴”等时政热点领域进行项目课程开发工作,为特色化培训项目储备课程和师资资源。同时,经学院牵头,经管学部、建工学院、智算学部、微电子学院、灾难医学院等多个学院参与,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落户我校,专技人才培养率先布局。
学院自成立之初即开始谋划在线培训平台建设,先后推出“天津大学天天向上终身学习平台”“高端培训天天学堂”“校友培训天骄学堂”,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北洋大学堂”。
平台根据学习者的兴趣点、学习习惯智能推荐课程,记录学习大数据,生成学习报告,提升学习者学习效率。平台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及时交互,方便教学互动和沟通。2019年,在线培训平台项目圆满完成了自主择业退役军人培训线名退役军人平均每人在线万分钟,累计访问量突破3万。
继续教育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彰显学校特色、展示学校办学成果、创新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学院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优势,构建一流的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地方及学校发展的能力。
发挥继续教育在“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方面的作用,我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双管齐下,为贫困地区持续培养优秀人才。学院持续深入实施“圆梦计划”工程12年,通过减免学费、定制式服务等措施,助力农民工、村干部、劳动模范或先进集体职工代表、产业工人等群体学历提升,帮助他们实现了大学梦,为经济社会发展及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支撑。
学院还先后面向甘肃宕昌县、庄浪县、武山县的党务干部、扶贫协作人才、专技教学技术人员等开展“精准扶贫”专题培训,培养了大量行业及党政骨干。2019年,学院高站位推动学校定点扶贫工作,作为学校智力扶贫工作的牵头单位,统筹、联合各相关单位面向宕昌县开展各类培训,充分发挥高端培训的服务社会职能,定制开设了党政干部及技术人才培训,助力脱贫攻坚。全年学校各单位共为宕昌县累计培训2702人次,超出帮扶责任书所设目标(900人次)达200%。其中远教学院承办了14期,培训1541人次,占全校宕昌培训总量的57%。特别是2020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在当前疫情防控仍不能松劲的大背景下, 学院坚持打好脱贫攻坚战,迅速响应,研究针对宕昌县人员培训需求的线日,“天津大学-甘肃宕昌培训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平台提供直播、录播、点播等多元功能,汇集了一批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宕昌培训学员提供优质网络培训课程,助力宕昌县扶贫攻坚决战决胜。今年,学院先后面对宕昌县开展了电子商务、中小学教师、村医、女性干部、直播带货、学前教育、小学数学、中学理科、村两委、文书等系列培训班,截至5月中旬,受训超过2000人次。
“军民融合”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科研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学院积极响应,多层面开展合作获得丰硕成果。2017年,学院快速响应国转联《关于探索开展计划分配干部进高等学校专项培训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组织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精准剖析需求,定制培训方案,天津市首个干部培训基地落户天大,首批干部培训全部由天津大学承接,试点初获成功。2018年,干部进高校培训人数增至54人,学院不断创新机制建设,推动项目顺利开展。2018、2019年度天津市干部全员适应性培训均在天大开幕,这是千余名干部转业地方开设的第一堂课。学院还陆续举办了干部岗前培训,参训学员约1000人。开云官方网站
以点带面,学院先后形成了干部相关的系列品牌项目,带动非学历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通过服务地方人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019年,天津市第十三届社区教育展示周暨2019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由天津大学携手南开区人民政府承办,学院深入调研,着力探索构建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同推进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
通过创新“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新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天津大学等7组区校结对,发挥各自优势,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实现大学与社区资源互通、校区融合;京津冀高校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专家、代表汇聚天津,交流终身教育发展思路和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中的问题,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学习大国;探索“老年继续教育,倡导养教结合”,天津大学老年大学开办3年来,不断丰富课程门类,开设英语、书法、绘画、音乐等24个门类的课程,持续为老同志们搭建“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的平台;发布天津市全民智慧学习平台,平台资源面向市民免费开放,进入平台可以自由学习300门名师课程、16万集的讲座,可以浏览200多万册电子图书,线上线下可及时交互,便捷高效。
配置保障体系学院从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素质提升入手,用创新的思维破除当前机制弊端,进一步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始终坚持动态资源配置方式,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建成一流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保驾护航。
不到2年时间,学院自成立之初的80余人发展至目前近120人,院内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持续加强从业人员人事聘用、培训、绩效考评、解聘等环节的管理,打造一支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人才管理队伍,以适应新时代继续教育发展需求;深入推进绩效考评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目标管理,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职工自主开展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学院成立以来,连续3年获批天津市终身教育研究计划立项,6个案例获得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发表10余篇文章,不断提升天津大学在继续教育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制定规范高效制度体系学院积极探索事业行政和企业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健全继续教育市场化管理体系,在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合作办学、合同与财务管理、后勤保障、资源调配、校园安全等方面逐步优化,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先后形成了《远教学院绩效奖励办法》《远教学院财务管理办法》等一揽子规章制度;规范各类继续教育办学单位的招生、考试、发证、收费和其他办学行为,加大对违规违纪办学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各类办学单位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营造智能舒适教学环境2018年9月,我校获批成教大楼修购专项,充分发挥环境对培育人才的支撑作用,改造面积约6800平方米,拟建成全方位服务学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平台。
2020年10月,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在京召开。副校长巩金龙出席大会并作了题为《在线与融合——后疫情时代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荣获“2020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院校”“2020网络与继续教育抗疫先进单位”“2020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等称号。
21世纪20年代开云官方网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天大远教学院将进一步秉承“红船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实践;将进一步明晰办学方向和思路,围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制定可量化、见实效、扩影响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努力加强在线教育研究,积极参与校级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学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等实践,提升研究水平,助力教育现代化改革;全面贯彻落实网教18条文件精神,完善“五位一体”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把好入口关、过程关和出口关,不断提升学历教育育人质量;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非学历继续教育系统运行效率和自我发展能力;更加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大力推行精益管理,完成成教大楼改造升级工作,探索建设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智慧教室,显著改善办学软硬件环境。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将不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天津大学继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刊登于2020年12月15日《天津大学报》第3版责任编辑 李丹学生编辑 刘佳慧)